上周末來自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的消息,由華東理工大學潔凈煤技術研究所、中國石化寧波技術研究院合作開發的氣態烴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氣關鍵技術,已在中國石油、中海石油的大型合成氨裝置上成功應用,日前在京通過了由該協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
由中國工程院曹湘洪院士等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對該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在氣化爐燒嘴、拱頂隔熱襯里結構、流程集成與控制等方面具有創新性,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形成了具有自主
知識產權的成套技術。
據介紹,該技術既可應用于天然氣制合成氣,也可以應用于焦爐氣、煤層氣、煉廠氣、油田氣等氣態烴制合成氣,適于合成氨、甲醇等大宗化學品的制備,以及制氫、直接還原煉鐵等過程工業,是能源清潔高效綜合利用的重要工藝。該技術為推進我國實施節能減排重要戰略提供了技術支撐。
截至目前,這項技術已在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分公司、中海石油天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合成氨裝置上成功運行7年,結果表明工藝合理,安全可靠,燒嘴和氣化爐耐火磚使用壽命長,技術指標先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