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擠壓壓鑄模鍛工藝原理
擠壓壓鑄模鍛技術體現了“普通壓鑄(鑄造)充型 + 鍛壓補縮”的工藝過程,擠壓壓鑄模鍛裝備本質上是一種連鑄連鍛設備,是一種連鑄連鍛成形的工藝。簡單地說,其充型工步可由現有壓鑄機(低壓鑄造機)的壓射充型裝置完成,其鍛壓補縮工步則由主缸動力(鍛壓缸)完成。通過主缸動力(鍛壓缸)對零件全投影面或主投影面施以鍛壓力進行凝固補縮,滿足厚大零件的補縮工藝要求。
2.擠壓壓鑄模鍛工藝的特點
鍛壓比壓(或鍛壓補縮比壓)是擠壓壓鑄模鍛特有的主導工藝參數,它是指鑄坯充型之后在凝固階段由外力直接作用于鑄坯的絕對壓強,這個壓強一直維持到鑄坯凝固為止。鍛壓比壓是指作用于凝固過程中的直接壓強(壓射比壓是指注射充型過程中的壓強,它是一種液態的“間接的”壓強,充型結束后便失效為零)。
擠壓壓鑄模鍛一定要有模具成形面參與鍛壓補縮;
擠壓壓鑄模鍛工藝最終以“鍛”為特征手段,能全面消除鑄造產生的收縮性和表面性缺陷。鑄坯內部為破碎晶粒,鍛態組織;
鍛壓補縮的極限是“鍛”,在裝備上一定有鍛壓的主體裝置、主體參數和主體功能。
3.擠壓壓鑄模鍛工藝應用范圍
擠壓壓鑄模鍛技術的發明,極大地拓展了傳統鑄造工藝與裝備可應用的范圍,一方面,只要能將金屬熔化,所有的常規金屬材料我們都可應用擠壓壓鑄模鍛工藝生產;另一方面,包括帶砂型芯充型的傳統“翻砂”鑄造工藝,低壓(差壓)鑄造都可應用到廣義的壓鑄工藝上來,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工藝可靠性。
一臺擠壓壓鑄模鍛機在設計上兼容了普通壓鑄、低壓(差壓)鑄造、液態模鍛、連鑄連鍛和半固態加工工藝。設備若以差壓鑄造工藝1.4 MPa的低壓充型,所生產零件的投影面積是原來的80-100倍,即是現有設備的工作臺能安裝的模具有多大,就能充型多大尺寸的零件;一臺同時具有8000KN鎖模力和8000KN鍛壓補縮力的擠壓壓鑄模鍛機,基本可以滿足擠壓壓鑄模鍛小轎車鋁合金輪轂這種具有一定特殊性大規格零件的擠壓壓鑄模鍛工藝要求。而汽車內燃機活塞、連桿、小汽車空調壓縮機殼體或小型發動機缸體缸蓋等零件,用2500KN以下模鍛力的擠壓壓鑄模鍛機生產已游刃有余,生產效率可超過30萬件/年。
擠壓壓鑄模鍛工藝,可生產結構最復雜的液態模鍛(熔湯鍛造)件,毛坯表面粗糙度和精度都比普通壓鑄工藝更高一級。它也可以生產各種結構復雜變形鋁合金件,有效消除了這類材料以往只能用鍛壓工藝生產限制。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