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或是國內化工市場最困難的一年——需求、價格、效益全面下滑,由此將深刻影響水路運輸市場。而從運力供應看,國內化工品水運市場與前幾年相比,運力仍在不斷增長,已處于階段性高點。
今年以來,沿海化工運輸市場“日子”不太好過,受國內化工需求下滑和深度低迷的影響,化工品水運市場運行的低迷狀況已超出預期。而更令人擔憂的是,船舶供給總體過剩現象依然較嚴重,貨運量在減少,貨主以船多貨少為由壓價意愿強烈,運費水平處于下行趨勢中。對此,中國船東協會化工運輸常委會近日發布《2014年國內沿海化工運輸市場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要從政策和調控措施上嚴格控制化工運輸市場運力投放。
煉油石化行業產能過剩
今年的中國經濟,在改革、經濟結構轉型和城鎮化的主題下開局。國家決策層一手穩定經濟總局保持經濟平穩過度、一手強抓經濟結構調整,追求較高的GDP指標不再是中央到地方近期的核心目標。一季度GDP僅僅達到7.2%左右,為歷年來較低水平,預計二季度GDP將回升至7.4%,雖然好于一季度,但整個經濟表現為出口疲軟,消費不暢,投資受限,經濟驅動力下行明顯。石油石化行業受制于總體消費和出口,也未能幸免。中石化當家人傅成玉在今年“兩會”期間明確警示,中國煉油石化行業已經進入到產能過剩階段,今后將面臨十分嚴峻的局面。
據《報告》介紹,今年一季度,國內化工行業與上年四季度比較,基本穩定。但受內外經濟形勢傳導尤其是實體經濟制造業疲軟影響,從3月開始,國內化工行業整體形勢仍然堪憂,高庫存、產能過剩以及終端消費疲軟是化工行業表現最為明顯的特征。自3月中旬開始,國內化工生產廠為壓縮庫存,減少虧損,紛紛在市場頹勢下減產降負,甚至部分去年年底檢修的裝置也不得不面對重新降低加工量負荷的困難局面。一方面是銷路不暢,下游接貨能力偏弱,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為庫存高企,將加工量一壓再壓,這也是多年來從未面臨的艱難局面。一季度后,國內化工市場的總體低迷程度,與2013年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也是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國內化工企業最困難的局面。
化工水運市場低迷超預期
《報告》指出,基于國內化工需求下滑和深度低迷,今年國內沿海化工品水運市場運行的低迷狀況超出預期。去年化工運輸市場形勢雖然難言樂觀,但下半年一度出現了8%至10%增幅的運輸需求,導致了部分船東對市場的認識出現偏差和盲目樂觀,認為2014年可能會繼續轉好。實際上,這些新增貨源的出現,并未改變市場上漲的形態,只為保持運輸需求的平衡和維持,提供了一些低端支撐。在當前的經濟基本面弱市,未來也沒有大的改變的情況下,沿海化工運輸需求估計最多維持在2013年的總水平,甚至可能出現5-10%的運量下滑。
從運力供應看,國內化工品水運市場與前幾年相比,運力仍在不斷增長,已處于階段性高點。至今年4月底止,擁有中國旗的船舶為299艘/92萬載重噸。按照過去的運距考慮,可以承運國內沿海水運量約3000萬噸水路運輸貨物。實際由于近年來化工區域實行一體化,致使大部分海運距離減至400海里內,如此以來,運輸能力估計超過3500萬噸以上。而水運需求近兩年并未出現大的增長,僅有1-2%的小幅度增長,維持在2000萬噸左右的水平。
《報告》由此作出預判認為,運力持續性增長但緩慢,各水運企業面臨化工行業危機的傳導性劇烈沖擊,運行需求和運費水平面臨雙下滑的局面,運行效益偏低甚至進一步下滑。更為擔憂的是,隨著化工品航運市場的持續走低,船東效益普遍下滑甚至大幅虧損,對于部分規模較小相對注重經濟效益的船東來說,安全和管理的投入必然會不同程度削減,由此帶來的安全和防污染風險急劇加大,并最終疊加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和生存,行業危機增加。
更值得警惕的是,由于供過于求的矛盾,部分船東對總體市場格局長遠判斷的模糊或缺乏,加大投資新造船,特別是投資5000噸及以上大噸位化工船型,將給國內的水路化工運輸市場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給目前相對穩定的化工運輸市場帶來災難。
嚴控運力成當務之急
為了化工水運行業健康發展和更好地服務于中國化工物流大局的需要,中國船東協會化工運輸常委會秘書處建議各化工水運企業,應正確認清當前的市場形勢,把握好未來的市場總體趨勢,對當前市場危機有更加清醒的認識,并提出了發展對策:
繼續支持并呼吁國家主管機關制定運力控制政策及調控措施。根據2014年國內沿海化工船新增運力審批的基本原則,建議運力增長幅度控制在現有總運力限度3%左右,即3萬載重噸附近。從運力增長的結構上看,對一般性的化工船型,特別是對嚴重供應過剩的5000及以上載重噸的化工船,除更新置換外,建議現階段一律停止審批;1800載重噸和以下的船舶由于數量極大,技術等級低,消化未來成本能力低,也不應是發展方向,除非技術上升級換代或更新,也建議停止審批;對部分市場能夠吸收的1800-5000載重噸左右的中小型船舶,主要是3000噸級附近的化工船,以及現有無法滿足特殊貨物運輸要求和能力的船舶(或部分艙室),在上述控制年度總運力增長水平的前提下,實行有序、非集中性的審批,以消化市場運力過剩,促進有序增長,避免過度競爭和社會資源的浪費;
有條件的船東,積極向國家及地方主管部門爭取支持,從政策和導向上促進大型化工航運企業和大型化工企業進行戰略合作,以推動形成國內具有標桿性的化工物流健康發展模式,避免因惡性競爭導致的市場短視行為;
為避免出現行業的重大安全事故,提升整個行業的社會環保和輿論效應,建議主管部門逐步建立和提高化工品船舶經營管理業者的從業門檻。對現有不符合規范、規模小、安全管理記錄不良的航運公司,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化手段進行整合,分階段分類縮減船東總數,形成一批運力有一定規模、管理規范的船公司,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維護行業大局。同時,為規范安全管理,形成外部約束,配合有關大型貨主如中石化等建立船舶檢驗標準,是提高化工品行業安全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有效做法,行業有實力的船東應積極支持;
為發揮好行業協會的服務作用,各船東應該更加積極支持協會的活動,配合行業調研和市場分析工作,使行業內各利益方能更好地認識市場形勢和行業趨勢,避免行業的惡性競爭,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今后兩年化工水運需求量增長緩慢
盡管未來幾年中國化工消費和生產仍處增長期,但大部分產品的產能過剩階段已經到來,少量處于配套新增。未來兩年水路運輸需求量增長將非常緩慢,低于7%,略低于GDP增長水平,考慮到運輸距離的縮短,對運力需求的增長估計更低,估計在4-5%左右水平。因此,從需求的增長看運能,運力供應能力已早早過剩,如不能找到替代市場和解決方案,如加快淘汰低標準船舶,再疊加船舶供應量的大幅過剩,將對躊躇滿志的中國化工品船東形成毀滅性打擊。從目前的運力投放以及市場需求來看,正常消化目前的過剩運力達到基本供需平衡,需要2-3年時間,但對大型化工船來講,估計時間更長。
競爭也要講“游戲規則”
剛剛結束的巴西世界杯,讓我們既看到了球場上激烈的競爭,也讓人深刻體會到規則的無處不在。同理,在我國沿海化工水運市場,競爭之下也要遵守市場規律,正所謂講競爭也要講“游戲規則”。
市場競爭,優勝劣汰,本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對于企業來說,采取適當的競爭策略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隨著水路運輸需求增長放緩,運力供應過剩繼續擴大、運輸的精細要求進一步提高,安全環保和管理作業要求進一步提高,沿海化工水運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難免會出現無序競爭態勢,比如最近幾年快速發展起來的部分小型船公司,為獲得生存空間和穩定的貨源,采取了近似“自殺式”的經營行為,爭相與貨主低價攬貨,部分航線甚至虧損運行,特別是不顧市場運力平衡,過度建造船舶,導致運力嚴重失衡。這種只顧競爭而忽視“游戲規則”的做法,只會給國內水路化工運輸市場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
市場需要競爭,競爭可以帶來活力,然而競爭也要講“游戲規則”。只有在“游戲規則”下展開競爭,才能保障企業間共生共榮,才能促進沿海化工運輸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