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近年來隨著甲醇市場的走俏,國內正新建或在建一批大型甲醇廠,采用的都是低壓合成技術。究其原因,低壓單醇不僅生產規模大,而且由于合成壓力低(~5MPa),綜合能耗低,甲醇質量好,投資也相對較少,經濟效益好。 目前,國內低壓甲醇合成塔多采用管殼式的Lurgi塔,也有ICI的多段冷激等塔型的使用。自從我國自主開發成功均溫型低壓甲醇塔并取代生產強度較差、引進的多段冷激塔后,在市場中充分顯示了較強的競爭力。 浙江工業大學自20世紀70年代成功開發了單管折流式合成塔內件后,在氨和甲醇合成領域中得到了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目前,浙江工業大學在單管折流式(即等溫型或均溫型)內件于中壓聯醇及高壓單醇成功開發與應用的基礎上,又研發了新型等溫冷管型低壓甲醇塔(專利號:20041008453.x)。第一臺DN1400合成塔在四川智捷天然氣化工有限公司30kt/a甲醇技改項目中得到了成功應用,取得了明顯的效益。 2 設計方案及特點 四川智捷公司采用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甲醇,原生產能力為15000t/a,采用~1600管殼式合成塔,裝填5.5m3催化劑,現生產能力需擴大一倍。經過調研,最后決定采用管殼式和冷管式合成塔,二個合成系統串聯生產,即將老系統作為前一級,其醇后氣作為后一級的氣源,氣體經熱交預熱至~150℃后人塔進催化劑床層,在~230℃反應,出塔氣經廢鍋回收熱量,副產0.5MPa蒸汽。出廢鍋氣體經熱交降至~70℃ ,再經水冷降溫,至醇分分離粗醇后氣體部分放空,其余返回循環機。用蒸汽(或電)加熱器升溫還原。工藝流程見圖1。項目工程設計全部由中國成達公司承擔。
本合成塔結構見圖2,它由外筒加內件二大部件組成。內件采用多重環管(n≥6)的單管折流式冷管膽,塔內不設換熱器,內件亦無筒體。冷管膽用井字架支撐在外簡壁上。內件上部設有上隔板,主要用于冷管膽引氣管的密封,還與外筒法蘭進行密封,采取榫槽面結構。使用不銹鋼纏繞墊片。外筒上、下采用球形封頭,上封頭裝有新型獨特的氣體分布器,下封頭內裝有圓桶形觸媒擋板,連接出氣管。封頭底部還焊有三根卸觸媒管。下封頭內裝填氧化鋁球,其上方充滿甲醇催化劑,整個床層呈連續相,觸媒連同氧化鋁球可以連續自卸。 該合成塔具有以下優點: (1)與冷激式低壓甲醇塔相比,床層溫差大幅度減小,有利于甲醇合成反應,轉化率高,副反應少,催化劑壽命長,空時得率高(可提高~50%),操作穩定,方便,還可副產蒸汽。 (2)與管殼式低壓甲醇塔相比,床層溫差還小(△t≤10℃),結構簡單,無特殊材質要求。催化劑裝填系數可達~65%,比管殼式提高一倍,冷管型傳熱面積減少-70%,不需特殊不銹鋼,設備投資可大幅度降低。之外,塔阻也比管殼式小。 (3)與U形管低壓甲醇塔相比,由于冷管布置更加合理,床層等溫性佳,多重環管結構,穩妥可靠,裝卸催化劑也更為方便。 3 催化劑裝填與升溫還原 我們采用浙江工業大學研發的等溫冷管型低壓甲醇塔,其中內件由浙江某機械廠制作。合成塔催化劑容積為7.8m3,實裝XNC一98型催化劑11噸,粒度為φ5×5mm (原設計為 ×5mm)。 本次催化劑采取低氫還原,升溫還原方案由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催化劑廠制訂(見表1)。計劃65小時,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進行了適當調整。從2005年3月24日10時開始升溫。由于老系統需繼續生產,新系統是在邊生產的條件下邊還原,因現場只能啟用一臺13.3m3/min循環機,N2補氣壓力又受到限制(~1.1MPa),故還原壓力低,還原空速小(<1000h-1),實際時間比計劃延長~30h。還原過程中床層溫差較小, 出水旺而均勻(個別時間達70kg/h),還原出水較為徹底。本期催化劑還原出水1961kg,其中物理水302kg(比理論量少~100kg), 占理論出水量的93%。還原結束前,床層底部溫度達220℃ 。此時床層軸向溫差5℃ ,三個平面溫差<2℃ ,最后連續出水1.6kg/h,還原視為基本結束。在3月28日8時開始換氣提壓轉入輕負荷生產。在此階段壓力提到~4.0MPa。溫差7.2℃ 。平面溫差1~1.9℃ ,塔壓差18kPa。甲醇流量~1.7m3/h。生產情況正常。這次升溫還原過程較為順利。內件的優良性能及安裝到位從而保證了較小的床層溫差,催化劑還原徹底且還原后活性較好,盡管還原過程受空速限制,即使在實際還原中水汽曾高達~7g/m ,仍然對其活性影響不大。
4 初步使用情況 由于申請增加指標的天然氣量目前尚未到位,另外考慮到老系統需要檢修,故停開老系統,以確保整個新系統的投運與考查。 在目前轉化供氣尚未完全滿量的工況下。即轉化氣流量為11458Nm3/h, 組成(%)為:CH45.29、CO 10.88、co2 10.29、H2 73.54;人塔氣壓力4.9MPa,人塔氣溫度167.3℃ ,人塔氣組成(%):CH4 16.25、CO 2.32、co2 2.12、H279.31,床層熱點溫度229.4℃ 。軸向溫差10℃ 。平面溫差0.5~1.7℃ 。出塔氣溫223.7℃ ,出塔氣量68515Nm /h,塔阻75.2kPa(如采用φ9 ×5催化劑,則塔阻可降至50kPa以下),比原管殼式塔阻低得多。系統各節點溫度見表2。精甲醇產量~l8.5t俄(最高達l9.7t俄),副產0.36-0.5MPa蒸汽~2670 /h,吹掃氣量2201Nm3/h,送轉化爐燃燒。
5 經濟效益分析 這次30kt/a甲醇技改項目總投資約二千萬元(整個系統新建)。粗醇系統與老系統相比減少一臺汽包,增加一臺廢鍋和一臺蒸汽加熱器,由于更新了造價更低的合成塔,該部分投資將近節省~110萬元。 新系統目前生產能力已超過15kt/a的設計要求,現產量比老系統增加~l5%,如果轉化供氣量再增加,該系統生產能力完全可達20kt/a。 目前生產天然氣單耗1030m3,相應降低了30 ,電耗480kW·h,下降50~60kW·h。另外,副產蒸汽量還能增加~l2% ,進水冷溫度還降低~20℃ ,能使冷卻水用量有所減少。總之,這次30kt/a甲醇技改項目完成得比較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