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從中科院成都生物有機所傳來消息:該所趙海研究團隊開發的水生能源植物浮萍直接利用廢水生產生物質液體燃料技術,與其他9項技術一起,榮獲2014年度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具投資價值領先技術藍天獎。
上周從中科院成都生物有機所傳來消息:該所趙海研究團隊開發的水生能源植物浮萍直接利用廢水生產生物質液體燃料技術,與其他9項技術一起,榮獲2014年度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具投資價值領先技術藍天獎。
該項成果將污染治理與生物能源生產有機結合,浮萍可利用廢水生長積累高品質生物質,再通過轉化技術生產生物質液體燃料,有助于緩解我國石油進口依存度日益攀升、水體和空氣污染嚴重的現狀。業內人士認為,這項技術可以給現階段面臨的能源和環境兩大難題帶來良好的解決方案。
據介紹, 趙海團隊系統研究和開發出浮萍種質資源收集篩選、規模化培養、液體燃料轉化技術,獲得了高淀粉浮萍品系,并首次從個體水平、酶學水平和基因表達水平系統闡明了浮萍快速積累淀粉的機制,確立了浮萍是一種淀粉積累快、淀粉產量高、木質素含量低的高品質生物能源植物的重要地位,目前實現浮萍淀粉含量穩定達到40%以上, 最高可以達到60%的水平。
在此基礎上,該團隊又初步研發出以浮萍為原料的生物液體燃料轉化技術體系,通過對浮萍的淀粉結構類型、糊化特性、預處理技術以及乙醇、丁醇發酵菌種與發酵技術進行系統研究,以高淀粉浮萍為原料,取得了乙醇濃度7%以上、發酵效率達90%
,丁醇發酵濃度達每升11.65 克,總溶劑達每升18.65 克的達到國際水平的技術指標, 為將浮萍作為原料轉化生物液體燃料奠定了重要科學基礎。
這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得到生物質能源領域權威專家的高度評價和國內外的高度關注, 并獲得素有國際能源“諾貝爾獎”之稱的埃尼(Eni)獎2014 年官方提名,不僅確立了我國在浮萍系統研究中的主導地位, 也使“從廢水到油田”的夢想有望成真。
據悉,藍天獎國際評選活動是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深圳市人民政府、博鰲亞洲論壇、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等共同主辦,旨在通過獲獎技術的成功案例示范,引導可再生能源在發展中國家規模化應用,以緩解常規化石能源供應短缺以及溫室氣體效應對全球氣候的影響。自2004 年以來,藍天獎已成功舉辦5 屆,共評選出48 項藍天獎獲獎技術和52 項藍天獎提名技術。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