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從宏觀規劃還是微觀進度來看,中國的油氣管道建設都在逐漸步入高峰期。近日有消息稱,中石油已開始鋪設中國首條頁巖氣管道,全長約93公里。此前國土資源部官員曾表示,“我國非常規天然氣管網需求十分迫切,已到建設最佳時期。”看來,建設步伐已經邁出。
十二五新增管道5.2萬公里
根據發改委公布的《天然氣“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天然氣新增重點主干管網(包括戰略進口管道和干線管道)長度將達到2.3萬公里,相應的配套支線管網以及城市區域管網達到2.9萬公里,總計5.2萬公里。另外,根據《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新增原油管道和成品油管道長度也將達到0.8萬和2.1萬公里。
天然氣消費的比重提升,是管線需求爆發的重要原因之一。從全球一次能源的份額來看,天然氣占比正穩步上升,而我國過去十年天然氣需求也保持了迅猛的增長勢頭,復合增長率達16.4%。不過從總體比重看,我國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仍然偏低,僅為4.5%,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3.7%。
這一比例將在未來幾年加速提升。到2015年,我國擬將天然氣消費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提高至8%,至2020年達到10%。根據全國能源工作會議的規劃,2015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初步規劃為2600億立方米,其中國產1760億立方米、凈進口840億立方米。需求的復合增長率達20%。
跨國天然氣管道加速建設
能源結構的變化提升天然氣管道需求,而由于氣源相對不足,有分析人士認為跨國天然氣管道也將加速建設,預計到2015年我國天然氣凈進口比例將提升至34.6%。未來5年,我國規劃形成中俄、中哈、中緬3個能源通道煉化產業帶,目前在建的大型跨國天然氣管道主要是中亞C線、西氣東輸三線,未來還要持續建設中俄東線、中俄西線。
國際比較來看,我國的油氣管線密度明顯偏低。據了解,美國在天然氣消費量達到3800億立方米時,其管道建設里程已高達38萬公里;而我國2020年消費量有望提升到3800億立方米,目前的管道里程卻只有8萬公里。
目前各地的管線建設正緊鑼密鼓地展開,除西氣東輸三線、中亞C線、陜京四線等已進入建設關鍵階段外,中石化新浙粵管線、青藏天然氣管道、鄂爾多斯-安平、寧魯輸氣聯絡線等重點工程也正在規劃中。
隨著新興領域的開拓,管道建設還面臨更多的新增需求,如上文所提到的頁巖氣輸送管道,此外還有煤制氣輸送管道、海底油氣輸送管等。不久前,中石化拿到了發改委關于總長7373公里的新浙粵管道的“路條”,并且總長4463公里的新魯管道也被擺上議事日程,煤制氣專用管道建設提速。而據中海油的年度經營計劃,今年其海上油氣開采及相關資本支出均有較大增幅。
油氣管行業分享景氣周期
安信證券分析師衡昆對未來幾年的油氣管道需求進行了量化。他表示,假設油氣管道主干線每公里用管450噸,支線及區域管網每公里用管量分別為350噸和250噸,那么預計整個“十二五”期間油氣管市場用鋼量將達到3100萬噸。如果按照管道鋪設僅完成規劃長度80%的保守估算,未來三年油氣管網年均管道用鋼需求為620萬噸,是過去三年的1.8倍。
而反觀相關領域的產能情況。目前我國油氣管年產能約731萬噸,考慮到70%左右的平均產能利用率,目前的年供應能力約512萬噸。由于管網建設對供應商資質的要求較高,供應體系難以快速擴張,所以衡昆預計“十二五”末行業產能可能提升至946萬噸,2013-2015年的年均產能約836萬噸,有效供應585.2萬噸左右,仍處于供不應求的格局。
在現有供應體系中占據一席之地的上市公司,已經嗅到供需失衡帶來的機遇,并在積極擴產以更大程度地分享行業景氣周期。如金洲管道20萬噸螺旋埋弧焊管募投項目預計今年四季度投產,玉龍鋼管的募投項目也將于今年達產,產品均為高端長距離輸送用油氣管,可直接用于大型管道線路。年內中石化主導的新粵浙管線有望啟動招標,上市公司已為爭取訂單做好了充分準備。
衡昆認為,未來幾年油氣管行業將迎來景氣盛宴,輸送管領域的受益標的主要是金洲管道、玉龍股份。金洲管道目前是油氣輸送和新型鋼管領域的領軍企業,且獲三大油資質認證,拿單能力強。而玉龍股份則將受益于產能釋放和區域布局。此外,油井管領域的久立特材、常寶股份亦將分享需求的快速增長。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