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
廣州地化所提出硅柱撐粘土礦物的“非膠束模板”成孔機制(2015-12-28)
多孔粘土異質結構材料(PCHs)是以長鏈烷基銨為模板劑,以粘土礦物為基體制備的一類柱撐材料。PCHs獨特的孔徑分布范圍彌補了微孔性柱撐粘土礦物和介孔硅之間的孔徑分布間隙,有希望成為良好的吸附劑…[詳情]
上海硅酸鹽所等在新型高效儲能電極材料研究中獲重要進展(2015-12-22)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黃富強帶領的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合成了一種有序介孔少層碳的新型材料,其碳的sp2雜化程度高達98%,厚度少于5個原子層,…[詳情]
物理所在石墨烯碳化硅顆粒核殼異質結研究中取得進展(2015-12-22)
隨著社會進步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環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巨大障礙。破解這些障礙的解決方法包括光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和光催化裂解水制氫(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綠色環保能源再生方…[詳情]
上海硅酸鹽所析氫與超容電極材料結構設計和機理研究獲進展(2015-12-01)
隨著化石能源的逐年消耗,新能源與儲能元件的開發利用成為熱點,其中新型氫能源和超級電容器是兩個研究非常活躍的領域。氫氣是一種高效、清潔的燃料,而電解水析氫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對環境無污染,是…[詳情]
上海硅酸鹽所在鎂基電池體系和反應機理研究中獲進展(2015-11-27)
鎂電池由于其資源豐富、體積比容量大、鎂負極電沉積不易形成枝晶等眾多優點日益受到關注。然而,高電位穩定電解液和可脫嵌鎂的結構原型的缺乏限制了目前鎂電池的發展。現在商用的碳酸酯類電解液會在…[詳情]
過程工程所首次實現硅碳烯的有機金屬配位聚合(2015-11-24)
硅和碳是同族元素,但是在二者形成的雙鍵化合物中,硅碳烯遠不如烯烴穩定,硅碳烯化合物的批量合成和應用,目前仍然十分困難。通過Ziegler-Natta催化劑或茂金屬等的引發,從乙烯、丙烯等單體到聚烯烴的…[詳情]
中國科大低溫合成硅納米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2015-11-20)
一直以來,利用廉價的二氧化硅或硅酸鹽制備硅材料都需要較高的反應溫度。目前工業上采用的方法依然是高溫碳熱還原法(>1700℃),所制備的硅大都為塊材,難以應用于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2007年至今,650…[詳情]
合肥研究院柔性單晶硅基微納結構太陽電池研究獲進展(2015-11-09)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微納技術與器件研究室研究員葉長輝課題組在柔性單晶硅基微納結構太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在《納米研究》(NanoRe…[詳情]
上海硅酸鹽所碳化硅晶體項目落戶湖州(2015-11-04)
10月28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與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就碳化硅晶體項目正式簽署合作協議。 上海硅酸鹽所與湖州市政府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2012年5月,上海硅酸鹽所與湖州市人民政府…[詳情]
上海硅酸鹽所在高性能鋰空氣電池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2015-10-29)
高比能量鋰空氣電池是未來大容量純電動汽車潛在的動力電源技術之一,然而由于充電動力學速率低限制了其實際性能的提升,導致其過電位高、循環性能差、電流密度低、電極材料不穩定、電解質分解等問題。…[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