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
海洋工程公司海底管道探測獲突破(2023-03-28)
(通訊員楊肖迪張紹波)3月16日,在2023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大會暨2022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行業科學技術獎與專利獎頒獎大會上,由海洋工程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承擔的&ldquo…[詳情]
華南熱液型鈾礦基地深部探測技術示范項目通過國家驗收(2022-05-25)
幾十年來,我國南方鈾礦找礦實現由無到有,但已探明鈾資源多為近地表鈾礦勘查深度小于1000米,大多數小于500米,地球深部還有沒有鈾礦?如果有,怎么找?近日中核集團對這一鈾礦找礦“瓶頸問題”給出答案…[詳情]
太陽探測迎來新計劃 我國太陽探測儀器進步空間巨大(2021-10-22)
10月14日18時5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采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實現我國太陽探測零的突破。 人類發射空間探測器探測太陽已有6…[詳情]
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預研項目研討會在合肥召開(2021-09-30)
9月25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預研”項目研討會在合肥召開,此次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辦。 合肥研究院院長、項目負責人劉建國介紹了項目總體進展情況,項目…[詳情]
上九天遙感,下河道探測!蘇州運用科技智慧精準把脈“河道”健康(2021-09-02)
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支流支浜河網密布、縱橫交錯,如同動脈和毛細血管分布在蘇州全域,給枕河而居的姑蘇人家帶來了無限生機。因此,全面提升水環境治理效能,堅決打贏碧水保衛戰至關重要。那這么多河道…[詳情]
“祝融號”火星車完成既定探測任務 多種儀器儀表助力(2021-08-19)
5月15日,經過漫長的“奔火”和環繞火星的旅途后,我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攜“祝融號”確認成功降落火星,著陸地點位于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著陸器上搭載的是我國…[詳情]
新一代探測器將促進電子冷凍顯微鏡領域變革(2021-07-26)
新開發的創新探測器技術可用100keV的能量實現類似的成像分辨率,這將促成非專業實驗室使用冷凍電鏡技術,從而專業實驗室可以承擔更加復雜的工作,這將全面提高研究標準。 電子冷凍顯微鏡…[詳情]
核輻射探測器利潤空間大,國內市場激烈競爭(2021-07-02)
核輻射探測器行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院+企”或“校+企”協同發展的特點,企業的發展往往依靠核儀器儀表研究院以及高等院校的技術成果。 核輻射探測器是利用核輻射在氣體、…[詳情]
創新進取攻堅克難 ,記管暢燃氣工程探測組組長楊浩(2021-06-30)
創新進取攻堅克難記管暢科技燃氣管線安全組組長楊浩 作為一名*的共產黨黨員,32歲的楊浩一直都以共產黨員的身份和使命約束自己的,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立足崗位,不忘初心,創新進取,艱苦奮斗是他的…[詳情]
火星探測任務成功 兩光譜載荷變身“天問一號”雙眼(2021-06-16)
6月11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首批科學影像圖。包括“著巡合影”、“中國印跡”和著陸點全景、火星地形地貌等內容在內的影像圖公開展示在人們面前,標志…[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