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
秦皇島生態環境云平臺省內首創大氣監測分析新模式(2016-08-03)
日前,環保局秦皇島生態環境智慧政務云平臺正式上線,該系統在省內首創“大氣環境監測大數據分析挖掘聯防聯控”大氣監測與分析新模式。目前,開發區已完成大氣環境污染監測的一期部署,實…[詳情]
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助力河南永城大氣污染防治工作(2016-08-01)
【中國儀表網儀表產業】隨著河南商丘永城市對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體系建設的不斷投入,環境監測能力進一步加強。7月21日下午,商丘市委常委、永城市委書記馬富國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深入永城市部分建…[詳情]
天津建設大氣污染防治平臺 實現全天候監測(2016-07-12)
【中國儀表網儀表產業】7月11日,記者從天津市環保部門了解到,為加強天津市大氣污染防治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整合大氣污染防治各類資源,日前,由天津市環保局建設的“天津市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綜…[詳情]
確定283項整改措施!河北取消大氣污染防治對GDP影響測算(2016-07-11)
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河北省督察又有新進展。今天,環保部公開了河北省的整改方案。河北省將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歸納整理出47個問題,實施清單制,并確定283項整改措施。 對于督察組…[詳情]
重慶研究院開發出一種大氣顆粒物微量稱重環境控制裝置(2016-07-06)
近期,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大氣環境研究中心開發了具有環境控制功能的PM2.5濾膜稱重箱(專利號:ZL201420799743.5)。該微量稱重環境控制裝置滿足PM2.5手工監測國家技術規范中對樣品存…[詳情]
人民日報:隱形臭氧代替PM2.5成首要大氣污染物(2016-07-04)
秋季和冬季,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擴散,是我國中東部地區霧霾頻發、重發的季節。然而,夏季大氣污染同樣不容忽視,它具有不同于秋冬季節的特點,尤其是“隱形殺手”臭氧危害巨大;此外,夏季采取有力措施…[詳情]
大氣痕量差分吸收光譜儀助力衛星“監控”大氣(2016-07-04)
科學島自主研發的大氣痕量差分吸收光譜(EMI)將登上高分五號衛星,成為大氣“觀察員”。EMI可監測全球(或區域)范圍內對氣候和生態環境有重要影響的O3、NO2、SO2等大氣痕量氣體的分布和變化…[詳情]
大氣細顆粒物監測儀器設備研發取得階段性成果(2016-06-22)
近日,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共同組織召開了聯合資助項目交流研討會。此次研討會由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研開發處相關領導主持。 本次項目交流研討會,聚焦大…[詳情]
世博大鯨魚變身大氣監測平臺 填補國內技術空白(2016-06-22)
還記得上海世博會那個被愛稱為“大鯨魚”的車載系留氣球嗎?這個為園區提供視頻監視與預警應急的高空哨兵,也是我國第一個用于公共安保安防領域的系留氣球產品。而5月19日,它正式變身為…[詳情]
大氣治理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分析(2016-06-21)
一、大氣治理行業發展現狀 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環保產業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建議報告》中表示,大氣污染治理主要領域在于脫硫、脫硝和除塵等,其中除塵和脫硫處于發展成長期,脫硝正處于…[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