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進展
光電所在低缺陷密度紅外薄膜制備工藝方面取得進展(2017-10-09)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薄膜光學技術研究室在低缺陷密度紅外薄膜制備工藝方面取得進展,通過優化紅外薄膜的鍍膜工藝,硫化鋅/氟化鐿多層膜的缺陷密度顯著降低。 紅外薄膜的缺陷是影響紅外薄膜…[詳情]
蘭州化物所多材料3D打印免裝配柔性驅動器研究取得進展(2017-09-27)
實現外界刺激下驅動器件功能材料和復雜形狀的結合是仿生驅動研究的一大熱點。近年來,各種水凝膠材料、合金材料以及基于碳納米管(CNT)、氧化石墨烯(GO)等的復合物材料相繼在驅動研究中得到應用,并且…[詳情]
上海硅酸鹽所碳納米管/Cu2Se雜化熱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2017-09-27)
熱電轉換技術利用半導體材料的塞貝克(Seebeck)效應和帕爾貼(Peltier)效應,實現熱能與電能直接相互轉化,具有系統體積小、可靠性高、不排放污染物質、有效利用低密度熱量等特點,在很多領域被廣泛應用…[詳情]
寧波材料所納米硅基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2017-09-22)
相對于傳統石墨負極材料(372mAh/g),硅負極材料具有極高的理論比容量(3580mAh/g),是未來高能量密度動力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首選。但硅負極材料在充放電循環過程中存在體積變化(高達3倍以上),造成硅…[詳情]
蘭州化物所柔性紙基集成器件研究取得進展(2017-09-19)
柔性傳感器可穿戴或植入人體,并可檢測周圍環境信息,在醫療健康領域受到廣泛關注。然而,作為用電器件的傳感器自身并不能獨立工作,需要電源為其供電。平面型微型超級電容器(MSC)作為新型的微型電化…[詳情]
福建物構所等高倍率長壽命鋰硫電池研究取得進展(2017-09-15)
隨著便攜電子設備以及電動汽車等新興電子產品對高容量儲能裝置的迫切需求,鋰硫電池(Li-S)由于高的理論比容量和能量密度,以及硫的低成本和環境友好等優勢被視為最有應用前景的高容量存儲體系之一…[詳情]
新疆理化所導電玄武巖纖維材料制備與應用研究取得進展(2017-09-14)
玄武巖纖維(Basaltfibre,BF)是由玄武巖為原料,通過熔融拉絲工藝制成的纖維材料。玄武巖纖維與普通的玻璃纖維相比,具有更高的強度和模量、更寬的耐溫范圍;相比于碳纖維則具有更低的生產能耗和材料…[詳情]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高性能紫外光探測器研究取得進展(2017-09-14)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廣海課題組在高性能紫外光探測薄膜器件方面中取得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上,并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件。…[詳情]
大連化物所二維鈣鈦礦太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2017-09-13)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硅基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院劉生忠帶領的團隊與陜西師范大學副教授趙奎合作,在二維(2D)鈣鈦礦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詳情]
合肥研究院高性能紫外光探測器研究取得進展(2017-09-12)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廣海課題組在高性能紫外光探測薄膜器件方面中取得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上,并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件。…[詳情]